“新發傳染病發生之后,我們至少要回答四大問題:病原體是什么?病原體從哪里來?病原體如何致病?該病應該如何治療?”童貽剛說。
這個環節的第一個難題是取樣。因是寒假期間,實驗室的學生大部分已經回老家,童貽剛迅速召集在北京的老師和同學們回校開展工作。“由于早期病例都與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有關,調查組的確在華南市場的環境樣品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所以病毒溯源最好是從這個市場入手,但由于該市場已關閉,我們很難拿到那里的環境樣本。”童貽剛說。只能退而求其次重點調查武漢周邊的動物。“我們發動回老家的同學,和一些合作單位盡可能多給我們寄一些環境樣本,如動物的咽肛拭子、裝動物的籠子等,開展基因組的測序和全基因組序列比對。”童貽剛說。
專項啟動至今,該中心的范華昊副教授、宋立華教授、安小平高級實驗師和碩士生王立欽、博士生劉文麗、本科生劉振東連軸轉。“有幾個人大年三十晚上也堅守在實驗室,大家都想獲得盡可能多的信息,發現更多可能。”童貽剛說。
童貽剛團隊近年來發現了多起導致家養或者野生動物大規模死亡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這些研究積累了大量冠狀病毒的樣本和數據。
童貽剛介紹道,由于新冠病毒傳染性、致病性極強,不能在普通實驗室培養,這給抗新冠病毒藥物的研發帶來很大困難。“目前臨床試驗中使用的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藥物幾乎都來自針對SARS病毒和MERS病毒的藥物,而SARS、MERS病毒和新冠病毒在親緣關系上還有較大的差距。”
“我們此前從穿山甲身上分離出一種冠狀病毒,該病毒對人沒有致病性,而且它與新冠病毒的親緣關系大大優于SARS病毒,是理想的抗新冠病毒藥物篩選模型。”童貽剛說,其團隊利用該模型篩選現有的藥物約2500種,經過反復試驗,發現和驗證了多種有效抑制冠狀病毒的老藥,其中“千金藤素”效果最佳。
“我們在春節期間就在細胞模型中發現了‘千金藤素’抑制新冠病毒的效果,但保險起見,后續又做了多次重復實驗來驗證。目前,相關研究結果已經按要求投到了中華醫學期刊網旗下的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正在進行同行評議,我們在chinaxiv上也投了預印本,正在等待審核結果。”童貽剛說。
(以上內容轉載自科技日報:追蹤病毒和篩選藥物兩不誤丨聚焦科技抗疫一線)
cDNA 合成試劑盒(CAT#11123)是基于Hifair II逆轉錄酶的預混液產品。該酶的熱穩定性大幅度提高,可耐受高達50℃的反應溫度,適合具有復雜二級結構的RNA模板的逆轉錄。同時,該酶增強了與模板的親和力,適合少量模板以及低拷貝基因的逆轉錄。
qPCR 熒光定量試劑盒(CAT#11198)是基于抗體法熱啟動Taq酶的預混液產品。該酶可以有效抑制引物非特異性退火導致的擴增。同時,配方優化了有效抑制非特異性PCR擴增的因子和提升PCR反應擴增效率的因子,適合低濃度模板的擴增,使定量PCR可以在寬廣的定量區域內獲得良好的標準曲線。
翊圣生物以嚴謹的態度提供高品質產品,為疫情的檢測和藥物開發貢獻企業的力量!
拓展閱讀:翊圣生物 | 助力新冠肺炎診斷和疫苗開發
公司介紹
未來,翊圣生物將進一步深化分子酶產業的創新發展,建立創新中心和更高規模生產基地,強化在臨床分子診斷、高通量測序、細胞治療等領域上游的布局,通過全套及個性化產品,為下游客戶提供完美解決方案,為中國精準醫療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