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采用華聯芯片發表的3篇論文
瀏覽次數:2798 發布日期:2012-10-17
來源:本站 本站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九月份采用華聯芯片發表的 3 篇論文
2012.09 本月份采用華聯生技芯片發表的期刊論文有 3篇,發表的單位橫跨亞洲、美洲與歐洲,分別是韓國天主教大學 (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Korea,Korea)、美國州立偉恩大學醫學院(Wayne Stat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USA)和德國漢諾威萊布尼茨大學 (Leibniz University of Hannover, Germany);三篇皆采用human whole genome OneArray® Microarrays (Phalanx Biotech Group) 做為研究的檢測標準。應用范圍:從基因對于乳癌患者預后評估、胰腺癌基因影響的驗證與不同類油脂對膽固醇基因調控的影響。
華聯特別精選本月論文做摘要介紹,內容如下:韓國加圖利大學微生物學系 Dr. Chung 團隊提出NUPR1 基因與 ERBB2 基因拷貝數的增加與早期乳癌預后不佳有關。乳癌是乳腺小管的上皮細胞發生不正常分裂與增生,形成高破壞與轉移能力之惡性腫瘤。美國癌癥聯合委員 (AJCC) 依腫瘤的生長與擴散情況將臨床乳癌分成五期,此分期是為了協助醫師選擇優化的治療方式與預后評估。然而,第一期與第二期的乳癌病患在經過手術治療后,五年存活率約為80-88 %,代表有10-20 %的早期乳癌病患之預后狀況較差。
染色體的改變與后續導致的基因表現異常在臨床病征或預后扮演重要的角色,相關研究亦發現一些與乳癌相關的基因。Dr. Chung 團隊收集 48 個早期乳癌病患的臨床檢體,以華聯人類表達譜芯片(HOA)進行芯片式全基因體 (array-CGH) 定量分析,找到 6個反復改變區域 (recurrently altered regions) 普遍出現在乳癌第一期與第二期的族群中,其中高拷貝數之17q12 (NUPR1基因)與16q11.2 (ERBB2基因) 區域與存活率低有顯著相關性 (P = 0.0186 及 P = 0.0186)。NUPR1基因是調控細胞周期、細胞凋亡與基因轉錄作用之轉錄因子,ERBB2基因可能與促進多種癌癥(包含乳癌)的腫瘤生長及惡化有關。此兩種基因的拷貝數增加,可能是透過加速乳癌細胞分裂、增生的機制,而使病患預后較差。此研究成果預期能提供臨床醫師一個新的、有效的乳癌預測指標。
更多有關華聯產品,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