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月,采用華聯生技芯片發表的期刊論文有3篇,發表的單位分別是:臺灣成功大學、臺灣長榮大學、臺灣高雄長庚醫院與長庚醫學院;兩篇采用華聯人類表達譜芯片(HOA),另一篇采用華聯小鼠&大鼠miRNA 芯片(MRmiOA)做為疾病的檢測標準。應用范圍:從轉錄因子CEBPD下游的反應中,找到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生物標記,協助RA診斷與治療可能方向;探索Lipoteichoic acid (LTA)對格蘭氏陽性菌所產生的生物效應;討論華人在性別、BMI & PPARy gene 與高尿酸血癥的關聯性。華聯特別精選本月論文摘要介紹。
本月論文中較重要的臨床應用文章,是由高雄長庚醫院饒政玄醫師研究團隊找到4種受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 LTA) 誘導表現的小鼠循環血液微小核醣核酸(microRNA),或可作為檢測細菌感染的生物標記。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 LTA) 是革蘭氏陽性細菌細胞壁的成份,其結構類似革蘭氏陰性細菌細胞壁的脂多醣體(lipopolysaccharide, LPS),是誘發急性發炎反應之強效內毒素,但至今仍未建立早期診斷之方式。臨床生化研究指出全血中可以檢測到穩定表現之microRNA (miRNA),研究團隊先前已使用華聯MRmiOA找到8 種革蘭氏陰性細菌感染時會大量表現之循環血液miRNAs。然而,此8 種循環血液miRNAs 在革蘭氏陽性細菌感染下,只有其中一種循環血液miRNA (miR-451) 會大量表現。為了鑒定與革蘭氏陽性細菌感染相關之循環血液miRNA,研究團隊將小鼠腹腔注射不同濃度之LTA 與LPS,再次使用華聯MRmiOA與Q-PCR 找到全血與血漿中有4 種高表現之循環血液miRNA (miR-451, miR-668, miR-1902 以及miR1904) 與LTA 相關,除了miR451之外,其他三種循環血液miRNA 均不會被LPS 誘導表現。其中,miR-668 要在高濃度的LTA 處理下才會被偵測到,而miR-1902 以及miR-1904 在低濃度的LTA 處理即可被偵測,并在血中可以維持表現至6 小時。因LTA 相對應之細胞接受體是Toll-like receptor 2 (TLR2),研究團隊使用TLR2-/- 小鼠發現這4 種循環血液miRNA 可能不是走TLR2 訊息傳遞機制而活化,其LTA 誘導循環血液miRNA 的機制仍有待進一步厘清。在未來,此4 種循環血液miRNA (miR-451, miR-668, miR-1902 以及miR1904) 預期能成為革蘭氏陽性細菌感染之早期診斷指標。
更多有關華聯產品,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