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損傷微測技術”在植物生理學研究中的成功應用
瀏覽次數:3107 發布日期:2009-3-18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2009年2月,國際著名植物學雜志《Plant Physiology》(http://www.plantphysiol.org/)同期刊登兩篇關于使用“非損傷微測技術”的研究論文,文章中科學家通過“非損傷微測技術”進行了離子流的轉變和Ca2+內流的研究,取得了有意義的研究成果。在這一雜志上同期發表兩篇使用同一技術的文章,標志著“非損傷微測技術”在植物生理學研究中獲得巨大成功,這為推動我國植物生理學的發展提供了新技術和新思路。
這兩篇文章代表了植物生理學研究的兩個主要方向,植物發育和植物的逆境脅迫。通過離子流的研究,為植物的發育和在脅迫下的反應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研究思路。
花粉管作為植物早期發育的良好材料,它的發育受到多因素的調控,然而,Ca2+作為重要的信號物質,對花粉管發育的調控作用不言而喻。中科院植物所林金星研究組發現,抑制白芊花粉管生長過程中的鈣調素之后,使用“非損傷微測技術”檢測到Ca2+流發生改變,進而改變胞內的Ca2+濃度,因此,花粉管出現畸形,發育受阻。這是對Ca2+-calmodulin分子功能的全新認識。(參考文獻:Chen T, Lin J et al. Plant Physiol. 2009, 149: 1111-1126.全文下載:http://www.xuyue.net/pub/Plant%20Physiology%20PreviewLIN.pdf)。
植物發育作為植物體本身生長的過程,然則,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必然與環境密不可分。在中國,土壤的鹽堿化日益嚴重,農作物等植物要在土地上生長,抗鹽堿則是生存的必要條件。過去的半個世紀,在植物的抗鹽領域已經進行了大量的科學研究。
北京林業大學陳少良研究組與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以生長在新疆的胡楊為研究材料,在過去幾十年工作積累的基礎上,通過“非損傷微測技術”研究了楊樹在鹽脅迫前后的離子流轉變過程,提出了新穎的抗鹽機制。發現Na+/H+反向轉運體是排Na+的關鍵,而排Na+是抗鹽植物的基本特性,研究表明NaCl誘導的根部離子流的改變是胡楊耐鹽性的關鍵。(參考文獻:Jian Sun, et al. Plant Physiology, 2009, 149: 1141-1153. 全文下載:http://www.xuyue.net/pub/Plant%20Physiology%20Preview.pdf)。
通過這兩篇文章的同時刊登,我們可以看出,利用“非損傷微測技術”進行離子流研究已受到國際著名刊物的廣泛認同,對解決生物學問題非常直接和新穎。
目前,“非損傷微測技術”在國內獲得很大的發展,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和美國揚格科技公司致力于“非損傷微測技術”的推廣和服務,現已在國內建立了多個測試中心進行測試服務,并進行“非損傷微測系統”的銷售和售后服務工作。感興趣的科研人員可以和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聯系,相互合作,共同把“非損傷微測技術”應用于各個科學領域,如“非損傷微測技術”本身的動態、長時間測量,特異性和專一性等,為研究人員提供新穎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為科學研究提供準確翔實的數據。
如您想獲得詳細資料,請登錄www.xuyue.net,或致電010-82622628,010-82622629(直撥),“非損傷微測技術”領域的專家和工程師為您提供解答。近期在全國進行“非損傷微測技術”在各研究領域應用的講座,歡迎大家參加,如果您感興趣,請和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