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有機化合物,特別是很多的天然有機化合物,在分子結構上呈現為螺旋形。這樣的構成能使偏振光的振動平面旋轉一定的角度α,其中使偏光振動向左旋轉的為左旋性物質,使偏光振動向右旋轉的為右旋性物質。
角度α就是相對應得旋光度。旋光度的大小和樣品管的長度(即溶液厚度)成正比。在一定的范圍內與溶液的濃度大約為正比關系。此外,旋光度還和溶劑、溫度、波長等因素有密切的關系。
所以有必要使用一個標準,以便于比較光學活性化合物的旋光度大小,這個標準就是比旋光度,用于考察單位濃度,單位溶液厚度下的旋光度。
比旋光度是旋光物質重要的物理常數之一,經常用它來表示旋光化合物的旋光性。通過測定旋光度,可以檢驗旋光性物質的純度并測定它的含量。測定旋光度的基本結構及其測量原理如下圖。
光線從光源經過起偏鏡,再經過盛有旋光性物質的旋光管時,由于物質具有旋光性,使得產生的偏振光不能通過第二個棱鏡,必須旋轉檢偏鏡才能通過。檢偏鏡轉動角度由標尺盤上移動的角度表示,此讀數即為該物質在此濃度時的旋光度α。
旋光度α除了與樣品本身的性質有關以外,還與樣品溶液的濃度、溶劑、光線穿過的旋光管的長度、溫度及光線的波長有關。一般情況下,溫度對旋光度測量值影響不大,通常不必使樣品置于恒溫器中。因此常用比旋光度[α]λt來表示各物質的旋光性。在一定的波長和溫度下比旋光度[α]λt可以用下列關系式表示:
純液體的比旋光度= [α]λt=α/(d·l)
溶液的比旋光度= [α]λt=100·α/(c·l)
α:標尺盤轉動的角度讀數(即旋光度),用旋光儀測定;
λ:光源的光波長;
d:純液體的密度(單位:g/cm3);
l: 旋光管的長度(單位:dm);
c:溶液的濃度(100mL 溶液中所含樣品的質量,g);
t: 測量時的溫度(℃)。
操作:
1. 溶液樣品的配制:
在分析天平上精確稱取0.1至0.5g 純樣品,溶解,置于25mL的容量瓶中定容,溶劑常選水、乙醇、氯仿等。溶液配好后必須透明無固體顆粒,否則須經干濾紙過濾。當用純液體直接測量其旋光度時,若旋光角度太大,則可用較短的樣品管。
2. 樣品的裝入:
將樣品管的一頭用玻蓋和銅帽封上,然后將管豎起,開口向上,將配制好的溶液或純液體樣品注入到樣品管中,并使溶液因表面張力而形成的凸液面中心高出管頂,再將樣品管上的玻蓋蓋好,不能帶入氣泡,然后蓋上銅帽,使之不漏水。
注意:在玻蓋與玻管之間是直接接觸,而在銅帽與玻蓋之間,需放置橡皮墊圈。銅帽與玻蓋之間不可擰得太緊,只要不流出液體即可。如果旋得太緊,玻蓋產生扭力,使樣品管內有空隙,影響旋光。
3. 旋光儀零點的校正
在測定樣品之前,先校正旋光儀的零點。將樣品管洗干凈,裝上蒸餾水,使液面凸出管口,蓋好蓋子。將樣品管擦干,放入旋光儀內,罩上蓋子;然后開啟鈉光燈,再調節儀器的目鏡的焦點,使視場內三部分的明暗相間,分界線清晰(如圖2.30 所示),記下其讀數。
4. 旋光度的測定
測定之前樣品管必須用待測液洗2~3 次,以免有其它物質影響。依上法將樣品裝入旋光管測定旋光度,這時所得的讀數與零點之間的差值即為該物質的旋光度。記下此時樣品管的長度及溶液的溫度,然后按公式計算其比旋光度。
5. 實驗結束后,洗凈旋光管,裝滿蒸餾水。
注意:
1.一般旋光儀的刻度盤的最小刻度為0.25°,加上游標,可讀至0.01°。
2.在測定零點(或旋光化合物的旋光度)時,必須重復操作至少五次,取其平均值。若零點相差較大,應重新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