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空氣中氡的標準測量方法
GB/T 14582—93
Standard methods for radon measurement
in environmental air
1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可用于測量環境空氣中氡及其子體的四種測定方法,即徑跡蝕刻法、活性炭盒法、雙濾膜法和氣球法。
本標準適用于室內外空氣中氡-222及其子體。潛能濃度的測定。
2 術語
2.1 氡子體α潛能
氡子體完全衰變為鉛-210的過程中放出的α粒子能量的總和。
2.2 氡子體α潛能濃度
單位體積空氣中氡子體α潛能值。
2.3 濾膜的過濾效率
用濾膜對空氣中氣載粒子取樣時,濾膜對取樣體積內氣載粒子收集的百分數率。
2.4 計數效率
在一定的測量條件下,測到的粒子數與在同一時間間隔內放射源發射出的該種粒子總數之比值。
2.5 等待時間
從采樣結束至測量時間中點之間的時間間隔。
2.6 探測下限
在95%置信度下探測的放射性物質的最小濃度。
3 徑跡蝕刻法
3.1 方法提要
此法是被動式采樣,能測量采樣期間內氡的累積濃度,暴露20d,其探測下限可達2.1×103Bq·h/m3。探測器是聚碳酸脂片或CR-39,置于一定形狀的采樣盒內.組成采樣器。如圖1所示。
圖1 徑跡蝕刻法采樣器結構圖
1—采樣盒;2—壓蓋;3-濾膜;4-探測器
氡及其子體發射的α粒子轟擊探測器時,使其產生亞微觀型損傷徑跡。將此探測器在一定條件下進行化學或電化學蝕刻,擴大損傷徑跡,以致能用顯微鏡或自動計數裝置進行計數。單位面積上的徑跡數與氡濃度和暴露時間的乘積成正比。用刻度系數可將徑跡密度換算成氡濃度。
3.2 設備或材料
a.探測器,聚碳酸脂膜、CR-39(簡稱片子);
b.采樣盒,塑料制成,直徑60mm,高30mm;
c.蝕刻槽,塑料制成;
d.音頻高壓振蕩電源,頻率0~10kHz,電壓0~1.5kV;
e.恒溫器,0~100℃,誤差±0.5℃;
f.切片機;
g.測厚儀,能測出微米級厚度;
h.計時鐘;
i.注射器,10mL、30mL兩種;
j.燒杯,50mL;
k.化學試劑,分析純氫氧化鉀(含量不少于80%)、無水乙醇(C2H5OH);
l.平頭鑷子:
m.濾膜。
3.3 聚碳酸脂片操作程序
3.3.1 樣品制備
3.3.1.1 切片。用切片機把聚碳酸脂膜切成一定形狀的片子,一般為圓形,也可為方形。
3.3.1.2 測厚。用測厚儀測出每張片子的厚度,偏離標稱值10%的片子應淘汰。
3.3.1.3 裝樣。用不干膠把3個片于固定在采樣盒的底部,盒口用濾膜覆蓋。
3.3.1.4 密封。把裝好采樣器密封起來,隔絕外部空氣。
3.3.2 布放
3.3.2.1 在測量現場去掉密封包裝。
3.3.2.2 將采樣器布放在測量現場,其采樣條件要符合附錄A(補充件)A2的要求。
3.3.2.3 室內測量。采樣器可懸掛起來,也可放在其他物體上,其開口面上方20cm內不得有其他物體。
3.3.3 采樣器的回收
采樣終止時,取下采樣器再密封起來,送回實驗室。布放時間不少于30d。
3.3.4 記錄
采樣期間應記錄的內容見附錄A(補充件)A3。
3.3.5 蝕刻
3.3.5.1 蝕刻液配制
3.3.5.1.1 氫氧化鉀溶液配制:取分析純氫氧化鉀(含量不少于80%)80g溶于250g蒸溜水中,配成濃度為16%(m/m)的溶液。
3.3.5.1.2 化學蝕刻液:氫氧化鉀溶液(3.3.5.1.1)與C2H5OH體積比為1:2。
3.3.5.1.3 電化學蝕刻液:氫氧化鉀溶液(3.3.5.1.1)與C2H5OH體積比為1:0.36。
3.3.5.2 化學蝕刻
3.3.5.2.1 抽取10mL化學蝕刻液加入燒杯中,取下探測器置于燒杯內,燒杯要編號。
3.3.5.2.2 將燒杯放入恒溫器內,在60℃下放置30min。
3.3.5.2.3 化學蝕刻結束,用水清洗片子,晾于。
3.3.5.3 電化學蝕刻
3.3.5.3.1 測出化學蝕刻后的片子厚度,將厚度相近的分在一組。
3.3.5.3.2 將片子固定在蝕刻槽中,每槽注滿電化學蝕刻液,插上電極。
3.3.5.3.3 將蝕刻槽置于恒溫器內,加上電壓,以20kV/cm計(如片厚200μm,則為400V),頻率1kHz,在60℃下放置2h。
3.3.5.3.4 2h后取下片子,用清水洗凈,晾于。
3.3.6 計數和計算
3.3.6.1 計數。將處理好的片子用顯微鏡測讀出單位面積上的徑跡數。
3.3.6.2 計算。用式(1)計算氡濃度:
式中:CRn——氡濃度,Bq/m3;
nR——凈徑跡密度,Tc/cm2;
T——暴露時間,h;
FR——刻度系數,Tc/cm2/Bq·h/m3;
Tc——徑跡數。
3.4 CR-39片操作程序
3.4.1 樣品制備
3.4.1.1 切片。用切片機將CR-39片機切成一定尺寸的圓形或方形片子。
3.4.1.2 裝樣。同3.3.1.3條。
3.4.1.3 密封。同3.3.1.4條。
3.4.2 布放
同3.3.2條。
3.4.3 采樣器的回收
同3.3.3條。
3.4.4 記錄
3.4.5 蝕刻
3.4.5.1 蝕刻液配制
用化學純氫氧化鉀配制成c(KOH)=6.5mol/L的蝕刻液。
3.4.5.2 化學蝕刻
3.4.5.2.1 抽取20mL蝕刻液加入燒杯中,取下片子置于燒杯內,燒杯要編號。
3.4.5.2.2 將燒杯放入恒溫器內,在70℃下放置10h。
3.4.5.2.3 化學蝕刻結束,用水清洗片子,晾干。
3.4.6 計數和計算
同3.3.6條。
3.5 質量保證
3.5.1 刻度
3.5.1.1 把制備好的采樣器置于氡室內,暴露一定時間,用規定的蝕刻程序處理探測器,用式(2)計算刻度系數FR。
式中符號意義見3.3.6.2。
3.5.1.2 刻度時應足下列條件:
a.氡室內氡及其子體濃度不隨時間而變化。
b.氡室內氡水平可為調查場所的10~30倍。且至少要做兩個水平的刻度。
c.每個濃度水平至少放置4個采樣器。
d.暴露時間要足夠長,保證采樣器內外氡濃度平衡。
e.每一批探測器都必須刻度。
3.5.2 采平行樣
要在選定的場所內平行放置2個采樣器,平行采樣,數量不低于放置總數的10%,對平行采樣器進行同樣的處理,分析。
由平行樣得到的變異系數應小于20%,若大于20%時,應找出處理程序中的差錯。
3.5.3 留空白樣
在制備樣品時,取出一部分探測器作為空白樣品,其數量不低于使用總數的5%。空白探測器除不暴露于采樣點外,與現所場探測器進行同樣處理。空白樣品的結果即為該探測器的本底值。
4 活性炭盒法
4.1 方法提要
活性炭盒法也是被動式采樣,能測量出采樣期間內平均氡濃度,暴露3d,探測下限可達到6Bq/m3。
圖2 活性炭盒結構
1-密封蓋;2-濾膜;3-活性炭;4-裝炭盒
采樣盒用塑料或金屬制成,直徑6~10cm,高3~5cm,內裝25~100g活性炭。盒的敞開面用濾膜封住,固定活性炭且允許氡進入采樣器。如圖2所示:
空氣擴散進炭床內,其中的氡被活性炭吸收附,同時衰變,新生的子體便沉積在活性炭內。用γ譜儀測量活性炭盒的氡子體特征γ射線峰(或峰群)強度。根據特征峰面積可計算出氡濃度。
4.2 設備或材料
a.活性炭,椰殼炭8~16目;
b.采樣盒,尺寸同4.1條;
c.烘箱;
d.天平,感量0.1mg,量是200g;
e.γ譜儀,NaI(Tl)或半導體探頭配多道脈沖分析器;
f.濾膜。
4.3 操作程序
4.3.1 樣品制備
4.3.1.1 將選定的活性炭放入烘箱內,在120℃下烘烤5~6h。存入磨口瓶中待用。
4.3.1.2 裝樣。稱取一定量烘烤后的活性炭裝入采樣盒中,并蓋以濾膜。
4.3.1.3 再稱量樣品盒的總重量。
4.3.1.4 把活性炭盒密封起來,隔絕外面空氣。
4.3.2 布放
4.3.2.1 在待測現場去掉密封包裝,放置3~7d。
4.3.2.2 將活性炭盒放置在采樣點上,其采樣條件要滿足附錄A(補充件)A2的要求。
4.3.2.3 活性炭盒放置在距地面50cm以上的桌子或架子上,敞開面朝上,其上面20cm內不得有其他物體。
4.3.3 樣品回收
采樣終止時將活性炭盒再封起來,迅速送回實驗室。
4.3.4 記錄
采樣期間應記錄的內容見附錄A(補充件)A3
4.3.5 測量與計算
4.3.5.1 測量
a. 采樣停止3h后測量。
b. 再稱量,以計算水分吸收量。
c. 將活性炭合在γ譜儀上計數,測出氡子體特征γ射線峰(或峰群)面積。測量幾何條件與刻度時要一致。
4.3.5.2 計算
用式(3)計算氡濃度:
式中:CRn——氡濃度,Bq/m3;
a——采樣1h的響應系數,Bq/m3/計數/min;
nr——特征峰(峰群)對應的凈計數率,計數/min;
t1——采樣時間,h;
b——累積指數,為0.49;
λRn——氡衰變常數,7.55×10-3/h;
t2——采樣時間中點至測量開始時刻之間的時間間隔,h。
4.4 質量保證措施
用活性炭合法測氡的質量保證措施見3.5條。要在不同的濕度下(至少三個濕度:30%、50%、80%)刻度其響應系數α。 |
| |||||||||||||||||||||||||||||||||||||||||||||||||||||||||||||||||||||||||||||||||||||||||||||||||||||||||||||||||||||||||||||||||||||||||||||||||||||||||||||||||||||||||||||||||||||||||||||||||||||||||||||||||||||||||||||||||||||||||||||||||||||||||||||||||||||||||||||||||||||||||||||||||||||||||||||||||||
下一頁 |
| |||||||||||||||||||||||||||||||||||||||||||||||||||||||||||||||||||||||||||||||||||||||||||||||||||||||||||||||||||||||||||||||||||||||||||||||||||||||||||||||||||||||||||||||||||||||||||||||||||||||||||||||||||||||||||||||||||||||||||||||||||||||||||||||||||||||||||||||||||||||||||||||||||||||||||||||||||
|
5 雙濾膜法
5.1方法提要
此方法是主動式采樣,能測量采樣瞬間的氡濃度,探測下限為3.3Bq/m3。
采樣裝置如圖3所示。抽氣泵開動后含氡氣經過濾膜進入衰變筒,被濾掉子體的純氡在通過衰變筒的過程中以生成新子體,新子體的一部分為出口濾膜所收集。測量出口濾膜上的α放射性就可換算出氡濃度。
圖3 雙濾膜法采樣系統示意圖
1-入口膜;2-衰變筒;3-出口膜;4-流量計;5-抽氣泵
5.2 設備或材料
a.衰變筒,14.8L;
b.流量計,量程為80L/min的轉子流量計;
c.抽氣泵;
d.α測量儀,要對RaA、RaC/的α粒子有相近的計數效率;
e.子體過濾器;
f.采樣夾,能夾持¢60的濾膜;
g.秒表;
h.纖維濾膜;
i.α參考源,24lAm或239Pu;
j.鑷子。
5.3 測量前的檢查
5.3.1 采樣系統檢查
a.抽氣泵運轉是否正常,能否達到規定的采樣流速。
b.流量計工作是否正常。
c.采樣系統有無泄漏。
5.3.2 計數設備檢查
a.計數秒表工作是否正常。
b.α測量儀的計數率和本底有無變化。
c.檢查測量儀穩定性,對α源進行每分鐘一次的十次測量。對結果進行X2檢驗,若工作狀態不正常,要查明原因,加以處理。
5.4 布點
5.4.1 室內測量
室內采樣測量應滿足下列要求:
a.布點原則與采樣條件要滿足附錄A(補充件)A2的要求。
b.進氣口距地面約1.5m,且與出氣口高度差要大于50cm,并在不同方向上。
5.4.2 室外測量
在室外采樣測量應滿足下列要求:
a.采樣點要有明顯的標志。
b.要遠離公路,遠離煙囪。
c.地勢開闊,周圍10m內無樹木和建筑物。
d.若不能做24h連續測量,則應在上午8-12時采樣測量,且連續2d。
e.在雨天,雨后24h內或大風過后12h 內停止采樣。
5.5 記錄
采樣期間應記錄的內容見附A(補充件)A3。
5.6 操作程序
a.裝好濾膜,按圖3把采樣設備聯接起來。
b.以流速q(L/min)采樣t min。
c.在采樣結束后T1-T2時間間隔內測量出口膜上的α放射性。
d.用式(4)計算氡濃度:
式中:CRn——氡濃度,Bq/m3;
Kt——總刻度系數,Bq/m3計數;
Na——T1~T2間隔的凈α計數,計數;
V——衰變筒容積,L;
E——計數效率,%;
η——濾膜過濾效率,%;
β——濾膜對α粒子的自吸收因子,%;
Z——與t、T1~T2有關的常數;
F1——新生子體到達出口濾膜的分額,%。
5.7系數標定
5.7.1E的確定方法
a.在與樣品測量相同的幾何條件下,測得α標準源的凈計數率;
b.將計數率除以源的活度,即得到計數效率E;
c.針對不同的探測器要進行能量修正。
5.7.2 β的正確方法
a.按規定采樣條件,將氡子體收集在濾膜上。等待30min后,在相同的條件下依次快速地(如每次1min)測量濾膜正面、反面反正面蓋上同類質量厚度相近的空白濾膜后的α計數,記為C1、C2、C3;
b.按式(5)計算β:
式中:C1——正面α計數率,計數/min;
C2——反面α計數率,計數/min;
C3——正面蓋上同類空白濾膜后的α計數率,計數/min。
c.對每一批濾膜都要測定β值,每次至少測3個樣品,求出β平均值。
5.7.3 η的測定方法
a.選2張質量厚度相近的濾膜,重疊在一起,濾膜之間要有2.0mm的距離。以規定的流速采樣5min;
b.采樣結束后,將2張濾膜分別裝在兩個同樣的采樣頭上,在同一臺儀器上交替測量或在兩臺儀器上平行測量(兩臺儀器效率不同加以修正),得到兩條衰變曲線;
c.取同一時刻或同一時間間隔的計數,得到n1、n2,代入式(6)即得η值。
式中:n1——第一張濾膜計數;
n2——第二張濾膜計數。
5.7.4 Z的確定方法
a.用式(7)求出氡通過衰變筒的時間:
式中:Ts——氡通過衰變時間,s;
l——衰變筒長度,cm;
S——衰變筒橫截面積,cm2;
q——采樣流速,L/min。
b.當Ts<10s時,由表1查Z值。
表1 Z值表(Ts<10s)
c.當Ts≥10s時,由表2查Z值。
表2 Z值表(Ts≥10s)
5.7.5 Ff的確定方法
a. 按式(8)計算μ:
式中:μ——無量綱常數;
D——新生子體的擴散系數,0.085cm2/s;
l——衰變筒長度, cm;
q——采樣流速,cm3/s。
b.根據μ值從表3中查出Ff值。
表3 Ff值表
5.8 質量保證措施
5.8.1 刻度
每年用標準氡室對測量裝置刻度一次,得到總的刻度系數。
5.8.2 平行測量
用另外一種方法與本方法進行平行采樣測量。用成對數據t檢驗方法來檢驗兩種方法結果的差異,若t超過臨界值,應查明原因。平行采樣數不低于樣品數的10%。
5.8.3 操作注意事項
a.入口濾膜至少要3層,全部濾掉氡子體;
b.采樣頭尺寸要一致,保證濾膜表面與探測器之間的距離為2mm左右;
c.嚴格控制操作時間,不得出任何差錯,否則樣品作廢;
d.若相對濕度低于20%時,要進行濕度校正;
e.采樣條件要與流量計刻度條件相一致。
6 氣球法
6.1 方法提要
此法屬主動式采樣,能測量出采樣瞬間空氣中氡及其子體濃度,探測下限:氡2.2Bq/m3,子體5.7×10-7J/m3。
氣球法采樣系統示于圖4,其工作原理同雙濾膜法,只不過氣球代替了衰變筒。把氣球法測氡和馬爾柯夫法測潛能聯合起來,一次操作用26min,即可得到氡及其子體α潛能濃度。其時間程序示于圖5。
6.2 儀器和設備
氣球法所需儀器或設備有:
a.采樣頭,能夾持Ø50mm的濾膜;
b.流量計,量程為80L/min的葉輪流量計;
c.抽氣泵;
d.氣球,20-50號乳膠球;
e.α測量儀,探測器直徑在5cm以上,對RaA和RaC/的α粒子有相近的計數效率;
f.α參考源, 241Am或Pu源;
g.濾膜;
h.秒表;
i.鑷子。
圖4 氣球法采樣系統示意圖
1-采樣頭;2-流量計;3-抽氣泵;4-調節閥;5-套環;6-氣球
圖5 氣球法測量的時間程序
6.3 測量前的檢查
每次測量前,要對采樣設備、計數儀器進行嚴格的檢查,檢查內容見5.3條。
6.4 布點
6.4.1 室內測量
a. 在室內采樣測量,其布點原則與采樣條件要滿足附錄A(補充件)A2的要求。
b. 進氣口距地面1.5m左右。
6.4.2 室外測量
在室外采樣測量,其布點原則與采樣條件同5.4.2條。
6.5 記錄
采樣期間應記錄的內容見附錄A(補充件)A3。
6.6 操作程序
a.裝好入、出口濾膜,把采樣設備連接起來;
b.在0~5min內以流速40L/min向氣球充氣;
c.取下入口采樣頭,置于計數器上,氣球出口接到抽氣泵入口;
d.在10~14min內以流速50L/min排氣;
e.在12~15min骨測量入口濾膜上的α放射性;
f.在16~26min內測量出口濾膜上的α放射性;
g.用式(9)計算α潛能濃度:
式中:CP——氡濃度,Bq/m3;
Km——馬爾柯夫法總系數,J/m3·計數;
NE——入口濾膜的總α計數,計數;
R——本底計數率,計數/min。
h.用式(10)計算氡濃度:
式中:CRn——氡濃度,Bq/m3;
Kb——氣球刻度常數Bq/m3·計數;
NR——出口濾膜的總α計數,計數;
R——同式(9)。
6.7 Km的確定
用庫斯尼茨法標馬爾柯夫法的總系數Km。
6.7.1 標定方法
a.以規定流速采樣5min;
b.在采樣結束后7~10min內測濾膜樣品的α計數(NE);
c.在采樣結束后40~90min內任意時間間隔對此樣品進行第二次α計數(如測量10min),其α凈計數為NR。
d.用式(11)計算Km:
式中:KK——庫斯尼茨法系數,J/m3·計數。
e.至少作3次測量,求出Km平均值。
6.7.2 KK的確定
6.7.2.1 KK由式(12)確定:
式中:υ——采樣流速,L/min;
E——計數效率,%;
η——濾膜過濾效率,%;
β——濾膜對α粒子的自吸收因子,%;
tm——第二次α計數時間,min;
K(T)——與等待時間T(min)有關的系數。
6.7.2.2 E、η、β測定方法見5.7.1、5.7.1、5.7.3條。
6.8 質量保證措施
6.8.1 刻度
每所用標準氡室對測量裝置刻度一次,得到總的刻度系數。
6.8.2 平行測量
用另一種方法與本方法平行采樣測量,用成對數據的t檢驗方法查兩種方法結果的差異。若t值大于臨界值,則應查明原因。平行采樣數不少于全部樣品數的10%。
6.8.3 操作中注意事項:
a.入口濾膜至少要3層,全部濾掉氡子體;
b.氣球頸部應盡量短,使采樣器端面處于球面上;
c.排氣過程中,氣球始終要保持為球形,排氣結束時要及時停泵;
d.采樣頭尺寸要一致,保證濾膜表面與探測器表面之間的距離為2mm左右;
e.嚴格控制操作時間,每一步都不得出現差錯,否則樣品作廢;
f.應在不同濕度下標定出刻度系數。 | |||||||||||||||||||||||||||||||||||||||||||||||||||||||||||||||||||||||||||||||||||||||||||||||||||||||||||||||||||||||||||||||||||||||||||||||||||||||||||||||||||||||||||||||||||||||||||||||||||||||||||||||||||||||||||||||||||||||||||||||||||||||||||||||||||||||||||||||||||||||||||||||||||||||||||||||||||
|
| |||||||||||||||||||||||||||||||||||||||||||||||||||||||||||||||||||||||||||||||||||||||||||||||||||||||||||||||||||||||||||||||||||||||||||||||||||||||||||||||||||||||||||||||||||||||||||||||||||||||||||||||||||||||||||||||||||||||||||||||||||||||||||||||||||||||||||||||||||||||||||||||||||||||||||||||||||
|
附錄A 室內標準采樣條件
(補充件)
A1 室內空氣中氡測量的目的
A1.1 普查
調查一個地區或某類建筑物內空氣中氡水平,發現異常值。
A1.2 追蹤
追蹤測量的目的是:
a.確定普查中的異常值;
b.估計居住者可能受到的最大照射;
c.找出室內空氣中氡的主要來源;
d.為治理提供依據。
A1.3 劑量估算
測量結果用于居民個人和集體劑量估算,進行劑量主評價。
A2 標準采樣條件
A2.1 普查的采樣條件
A2.1.1 總的要求是:測量數據穩定,重復性好。
A2.1.2 具體條件:
a.采樣要在密閉條件下進行,外面門窗必須關閉,正常出入時外面門打開的時間不能超過幾分鐘。這種條件正是北方冬季正常的居住條件,因此普查測量最好在冬季進行。
b.采樣期間內外空氣調節系統(吊扇和窗戶上的內扇)要停止運行。
c.在南方或者北方夏季采樣測量,也要保持密閉條件。可在早晨采樣,要求居住者前一天晚上關閉門窗,直到采樣結束再打開。
d.若采樣前12h或期間出現大風,則停止采樣。
A2.1.3 選擇采樣點要求:
a.在近于地基土壤的居住房間(如底層)內采樣。
b.儀器布置在室內通風率最低的地方,如內室。
c.不設在走廊、廚房、浴室、廁所內。
A2.1.4 采樣時間:對于不同的方法、儀器所需要的采樣時間列于表A1。
A2.2 追蹤測量的采樣條件
A2.2.1總的要求:
a.真實、準確。
b.找出氡的主要來源。
A2.2.2 具體條件同A2.1.2條。
表A1 普查測量的采樣時間
A2.2.3 選擇采樣點的要求:
a. 重測普查中采樣點;
b.為找出氡的主要來源,可在其他地方布點。
A2.2.4 采樣時間:追蹤測量中的采樣時間見A2.1.4條。
A2.3 劑量估算測量的采樣條件
A2.3.1 總的要求:
a.良好的時間代表性。測量結果能代表一年中的平均值,并反映出不同季節氡及其子體濃度的變化。
b.良好的空間代表性。測量結果能代表住房內的實際水平。
A2.3.2 具體條件。采樣條件即為正常的居住條件。
A2.3.3 采樣點的選擇。在室內布置采樣點必須滿足下列要求:
a.在采樣期間內采樣器不被擾動;
b.采樣點不要設在由于加熱、空調、火爐、門、窗等引起的空氣變化較劇烈的地方;
c.采樣點不設在走廊、廚房、浴室、廁所內;
d.采樣點應設在臥室、客廳、書房內;
e.若是樓房,首先在一層布點;
f.被動式采樣器要距房屋外墻1m以上,最好懸掛起來。
A2.3.4 采樣時間。劑量估算測量的采樣時間列于表A2。
表A2 劑量估算測量的采樣時間
A3 采樣記錄內容
在采樣期間必須做好記錄,其內容如下:
a.村莊(街道)、房號、戶主姓名;
b.采樣器的類型、編號;
c.采樣器在室內的位置;
d.采樣開始和終止日期、時間;
e.是否符合標準采樣條件;
f.采樣器是否完好,計算結果時要何修正;
g.采樣溫度、濕度、氣壓等氣象參數;
h.采樣者姓名;
i.其他有用資料,如房屋類型、建筑材料、采暖方式、居住者的吸煙習慣,室內電扇、空調器等運轉情況。
附錄B 劑量估算公式
(參考件)
B1 居民吸入氡子體所產生的年有效劑量當量用式(B1)計算:
式中:HE(α)——年有效劑量當量,SV;
8760——全年的小時數,h;
k——居留因子,腳標in、ou分別表示室內外;
f——劑量轉換因子,腳標in、ou分別表示室內外;
cp——氡子體α潛能濃度,J·h/m3,腳標in、ou分別表示室內外。
B2 居留因子k,由實際調查結果確定,也可采用國內外的推薦值。
B3 居民吸入氡子體的劑量轉換因子列于表B1。子體濃度是以J/m3和平衡等效氡 濃度兩種形式給出的。
表B1 居民吸入氡子體的劑量轉換因子
附錄C
適用于環境空氣中氡及其子體的測量方法
(參考件)
C1 氡的測量方法
適用于環境空氣中氡的測量方法摘要列于表C1
表C1 環境空氣中氡的測量方法
C2 子體測量方法
適用于環境空氣中氡子體測量方法摘要列于表C2
表C2 環境空氣中氡子體8則量方法
附加說明:
本標準由國家環境保護局提出。
本標準由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負責起草。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張智慧。
本標準由國家環境保護局負責解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