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Barcode技術使得不同本合并在一起進行標記、檢測、分析成為可能
在其他工作人員的幫助下,Zunder優化了基于金屬標簽的“細胞Barcorde”(Mass-tag cell barcording)技術。“細胞Barcorde”讓不同樣本的細胞帶上不同的金屬標簽,使研究者可以將多個樣本混合為一管分析,簡化了樣本制備的操作的同時,也消除了由于染色和數據收集過程中產生的誤差。這樣做不僅節約了時間,也使研究者獲得更精確的數據,這一點在Zunder開展的這種大型實驗項目中顯得尤其重要。
當時,Barcorde技術還沒有應用于質譜流式領域中,Zunder已經豐富的熒光流式的Barcorde技術經驗。采用一種非冗余的二元編碼策略,使用鑭系金屬做為標簽,他和同事Bodenmiller一起將這項技術應用于質譜流式。
新的基于鈀元素元素的Barcorde方案
最近,Zunder對Protocol進行改進,利用鈀元素的六個沒有放射性的穩定同位素實現對樣本進行Barcorde。新的Protocol采用了部分冗余的三元編碼方式,研究人員可以根據結果剔除不同樣本細胞間形成的二聚體。此外,它還配備有半自動化的debarcorde算法,方便數據的分析。這些改進不僅增加了可用的檢測通道,也改進了數據的精確度,使研究者可以利用質譜流式探索更多新的科學問題。
利用細胞Barcorde技術,Zunder利用一次實驗就可以探索整個生物系統對多重刺激的反應。他可以同時測量細胞重編程過程中近乎無限的數據點,檢測的參數包括細胞內信號通路、轉錄因子網絡以及細胞表面Marker等。通過分析這些數據Zunder找到了重編程過程中可以做為“路標”的蛋白分子,把這些“路標”和其對應的時間點相聯系,就能以空前的精細度展現細胞群體隨時間的變化。基于此,Zunder發現了細胞重編程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早期中間階段。
Zunder利用質譜流式描繪的iPSC重編程“路線圖”
“Barcorde的方法非常有用,因為我們可以把在實驗中收集所有的樣品合并在一起檢測,” Zunder解釋說,“我們可以非常自信的說,在細胞群體中看到的任何變化,都不是樣本間的偶然誤差。這一點特別重要,尤其是對表達水平相差微小的樣本進行分析的時候。”
上文提到的debarcode算法,是與Nolan實驗室的同事Rache Finck合作開發的,這個算法可以將采集到的Barcorde數據轉化為對應于原始樣品的獨立文件。半自動化的算法提供了一個快速、準確、重現性好的解碼方法,讓研究人員繞過的繁瑣和主觀的手工設門過程。
在探索性實驗中,研究人員需要將單細胞數據和細胞二聚體區分開來,這一點非常重要。Zunder要尋找的是細胞群體隨時間的發生的變化,他不想把一個細胞二聚體當成一個沒有報道過的新細胞類型。哥倫比亞大學的Dana Pe’er提出了Hamming 編碼的想法,這啟發了Zunder,他對原來的技術進行了改進,使用了冗余編碼體系,這可以幫助他非常容易的剔除近100%的二聚體數據。
細胞Barcorde技術可以很容易的整合到任何單細胞分析的工作流程。“我們在干細胞的研究中面臨的挑戰同樣適用于其他生物系統的研究,所以Cytof也可以在這些領域發揮類似的功能。”Zunder注意到,“在復雜生物系統的研究中,可以測試的實驗條件數量幾乎是無限的,你可以考慮不同的處理時間、不同的藥物濃度、不同的條件組合,通過對比,你可以掌握你所研究的生物系統究竟是如何運作的。”將質譜流式和細胞Barcorde技術相結合,使得研究者可以自由的獲得近乎無限的數據,極大的加快了研究進程。
Barcorde技術的這些優點使其在Zunder工作中不可或缺。“現在這已經是標準的做法,”他說,“在我們的實驗室,不論誰跑Cytof樣品,都會對樣本進行barcorde。”
在2015年初,Zunder和他的團隊在Nature Protocols(Vol. 10, No. 2)雜志上分享這一技術。經過斯坦福大學的授權,Fluidigm公司進行了大量的標準化和測試工作,推出了Zunder protocol的商業版本以及Barcorde試劑目錄,目前質譜流式的客戶都可以方便的使用。
細胞Barcorde和數據的Debarcorde已經成為CyTOF實驗流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于這一產品的推出,Zunder非常高興。當初他和同事一起使用Barcorde標記時,需要冒各種風險,當出現問題時,需要根據結果調整實驗方案。“在一開始優化Barcorde實驗方案和試劑時,我們需要仔細的排查問題原因、測試體系的重復性。”現在只需要有Fluidigm的標記試劑盒,任何質譜流式實驗室都可以直接使用該技術,而不需要重復他們艱苦的優化過程。
在Zunder看來,質譜流式和細胞Barcorde技術在干細胞生物學領域取得的發現令人振奮,未來還將進一步推進干細胞治療以及再生醫學的發展。“每個人都知道單細胞分析是我們需要的,但是相關技術并不總是那么容易獲得或者使用,”Zunder回憶道,“實際上,在CyTOF和細胞Barcorde技術出現前,我想做的實驗都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