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噬菌體種類
M13噬菌體的結構示意圖
噬菌展示技術介紹
歷史背景
該技術由George Smith于1985年首創,因其在定向分子進化中的貢獻,Smith與Gregory Winter共同獲得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M13因其溫和特性(不裂解宿主)成為最常用的展示載體之一。
基本原理
M13噬菌體是一種感染大腸桿菌的絲狀噬菌體,其基因組為單鏈DNA。展示技術的核心是通過基因工程將外源蛋白基因與噬菌體衣殼蛋白(如pIII或pVIII)基因融合,使外源蛋白在噬菌體表面表達。
pIII蛋白:位于噬菌體末端,通常展示單拷貝的大分子蛋白(如抗體片段)。
pVIII蛋白:構成噬菌體主要衣殼,適合展示多拷貝的小肽(如10-20個氨基酸)。
技術流程
1.基因克隆:將目標蛋白或肽的編碼基因克隆到M13噬菌體的基因組中,通常是插入到編碼噬菌體外殼蛋白的基因中。
2.噬菌體文庫構建:轉化改造后的M13噬菌體到大腸桿菌中,感染細菌后,噬菌體會在細菌內復制并合成外殼蛋白,同時將目標蛋白或肽展示在噬菌體表面。
3.親和篩選(Panning):將噬菌體與固定化的靶分子(如抗原)孵育。洗去未結合的噬菌體,保留特異性結合的噬菌體。
4.擴增與富集:回收結合的噬菌體,感染大腸桿菌擴增,重復篩選3-4輪以提高結合力。
5.鑒定:通過測序或功能實驗分析篩選出的噬菌體攜帶的外源基因。
The general process of biopanning
核心優勢
直接基因關聯:噬菌體攜帶外源蛋白的編碼基因,便于后續克隆。
高通量篩選:可快速篩選數百萬至數十億個分子。
無需蛋白純化:展示的蛋白直接用于結合實驗。
應用領域
抗體篩選:M13噬菌體展示技術最廣泛的應用之一就是單克隆抗體的篩選。通過展示不同抗體片段(如重鏈或輕鏈的可變區),可以快速篩選出與特定抗原結合的抗體。這些抗體可以用于疾病診斷、治療等領域。
疫苗開發:可以利用噬菌體展示技術展示病原體的表面抗原,通過篩選獲得與病原物質相互作用的抗原肽,這為疫苗的設計提供了線索。
藥物篩選:該技術還可用于小分子藥物的篩選,尤其是在尋找靶標分子或蛋白質相互作用方面。例如,通過展示小肽,可以篩選出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分子。
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研究:利用噬菌體展示技術,可以探究不同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例如,通過展示一個蛋白的特定片段,尋找能夠結合該片段的其他蛋白質。
新型酶的開發:通過展示酶活性位點的特定肽,可以篩選出具有所需酶活性的突變體或全新酶。
斯達特研發的M13 抗體和一步法試劑盒是M13噬菌體檢測兩大有力工具。歡迎大家選購!
部分數據展示
M13 phage Recombinant Rabbit mAb (Biotin Conjugate) (S-1403-13) (貨號:S0B1686)
Indirect ELISA binding analysis of M13 phage Recombinant Rabbit mAb (Biotin Conjugate) (S-1403-13)
Coating: M13 phage, 1*10E7 pfu/ml
Primary antibody: M13 phage (Biotin Conjugate) (S-1403-13), from 1μg/ml, 3-fold diluent, 7 points
M13 OneStep ELISA Kit(貨號:S0C3033)
Leading Competitor comparison